第二百二十九章 至此,已是科学《朕真的不务正业》
登陆    用户注册    足迹
聚小说 > 书源N > 朕真的不务正业 > 第二百二十九章 至此,已是科学
字号:   字距:  
主题: 绿

第二百二十九章 至此,已是科学

朕真的不务正业正文卷第二百二十九章至此,已是科学变法,变得好是个君主立宪制的俘虏,是宪纲的的傀儡。
变法,变得不好就是路易十六的下场,断头台为你设立。
变法,一个对于皇帝而言,出力不讨好的活儿,所以朝臣们多少都想不明白,皇帝为何要支持张居正变法,军事、政治、文化、经济都要受到最广泛的冲击,在这轮冲击之下,皇帝便不能再维持他凌驾于所有阶级之上的超然地位。
祖宗之法不可变,翻译翻译就是:老朱江山永流传。
小皇帝的皇位来自于嘉靖,而嘉靖皇帝要感谢祖坟冒青烟,武宗皇帝无后。
旁系侥幸得了皇位,现在还整天跟着张居正一起胡闹?
尤其是张居正的变法最应该反对。
法度当然可以改,祖宗成法也可以变,但是变法的第一要务就是团结占据了统治地位的人,无论是战争还是政令,大明的兴衰,都是由肉食者们发动决策的,而代价总是最广大的百姓,或者说一个个的统计数字。
百姓是没有能力发出自己声音的,诚然,他们发出自己声音的时候,是那么的震耳欲聋,是那么的撼天动地,让天地变色,让社稷倾覆,但那需要一无所有、需要走投无路、需要失去一切的枷锁,发出自己的呐喊之后,得到的不过是新的一群肉食者,站在百姓的头上,继续作威作福。
而肉食者们掌握了一切的话语权,他们甚至可以将总是在挣扎着温饱的百姓,完全塑造成一种短视、刻薄、贪婪、狡猾的模样,通过教育的独占和对知识的解释权,占领所有的风力舆论,最后进一步的掌握一切的权力。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道尽了这个根本逻辑,这是社会运行的基本逻辑。
但是张居正的变法,却在团结最底层的百姓,穷民苦力,所有的新政,都在苛责肉食者,在苛责占据了统治地位的官僚,陛下为何要支持这种变法?
这是朝臣们的疑虑,的确是为了大明再兴,但是大明眼下财税正在逐渐变得健康,做到这里,就可以了,差不多得了,皇帝应该开始自己骄奢淫逸的生活了。
就像嘉靖皇帝那样,克终极难,从头到尾,不忘记自己为何而出发,坚持到底,需要大毅力,也需要大勇气,还需要强横的武力甚至说暴力。
而暴力就是火药、钢铁、银币、理论和人心。
鞑清唯一算得上明君的雍正,雍正在位的新法,几乎照搬了张居正的所有新法,吏治、财税等等,等到雍正一死,乾隆皇帝登基当天就把摊丁入亩给废掉了,这还不算完,乾隆更是搞出了议罪银的制度,让鞑清的吏治,如同泥石流一样,一泻而下,再无转好的可能。
而雍正的新法,有目标,有纲领,有制度,有能臣干吏,而且做的很成功,可是他一死,也免不了人亡政息的下场。
在朝臣们和天下士林缙绅们看来,正确的变法应该是做大蛋糕,在分配的时候,九成九分给肉食者们,剩下的一分,分给穷民苦力的同时,让穷民苦力感恩戴德,这才是维护统治和正确的变法。
朱翊钧的确在做蛋糕,但他也在利用缙绅的贪婪,把他们埋在猪圈里的银子都拿出来,这是开人矿。
是朱翊钧不分蛋糕给肉食者吗?
松江孙克毅、孙克弘兄弟二人有话要说,蒲城王崇古有话要说,陛下是肯分这个蛋糕给肉食者的,甚至有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指望肉食者们吃饱饱后,给穷民苦力一口汤喝。
孙克毅的确在吃饱饱后,给海事学堂捐了很多钱,而王崇古正还听从大把头的意见,搞出了水空调,防止洗羊毛的工场温度太高热死人,只要给穷民苦力一口汤喝,朱翊钧甚至会觉得肉食者们也不那么的面目可憎。
只要做个人,在皇帝这里,他就是个人。
但要是不做人,皇帝就会化身成不可名状的怪物,不让他做人。
朱翊钧支持张居正的变法,是有一整套的新的逻辑在内,在一次次的讲筵中,朱翊钧和张居正充分确定了这个逻辑的可行性,也如同张居正所言,这条路太难了,道阻且长。
摊丁入亩这件事不好做,但是必须要做,这是在释放劳动力,困于劳役的大明百姓,根本没办法入工场做工,因为他们需要定期服劳役,来完成乡部和地方的摊派。
只有将百姓从劳役和私役中释放出来,大明的生产力才能进一步的增长。
朱翊钧发现,张居正的新政,总是如此的环环相扣,草蛇灰线一样,拥有着清楚的脉络,他对于国家之制,有着清晰而明确的规划。
这就是没人能斗得过他的原因。
无敌的原因很简单,他在用道政斗,而其他的臣子,用的都术。
“陛下,今日的格物报半月刊已经送来了。”张宏将一份刚刚印好的报刊送来过来,半月一次的格物报,是皇家格物院的期刊,上面刊登了很多常人已经难以看懂,而且离普通人略显得遥远的东西。
“皇叔这第一份杂报,就是向复古派宣战了。”朱翊钧拿过了半月刊,看完之后,如此评价。
最近朝中吵的很凶,关于为什么压水机只能压出三丈以内的水,对此,以格物院为代表一众能人异士们认为是大气压强的缘故,而以翰林院为首的翰林们,则表示子不语怪力乱神,不必探寻。
而朱载堉在这份杂报上,详细的刊登了大气压强的原理,但是并没有得到翰林院翰林的认同。
朱载堉让翰林们,在三月十五日,到格物院来,朱载堉要证明气压的存在。

免费登录后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