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0章 难道他是天生的帝王?《我在现代留过学》
登陆    用户注册    足迹
聚小说 > 书源N > 我在现代留过学 > 第530章 难道他是天生的帝王?
字号:   字距:  
主题: 绿

第530章 难道他是天生的帝王?

韩绛也好,吕公著也罢,都是老于庶政的老臣。
对蚕盐的蜕变史和其在地方上的具体情形,只会比赵煦更清楚。
所以,两位宰相在对视了一眼,持芴而拜:“陛下,蚕盐一事,牵一发而动全身……”
“伏乞陛下明察……”
赵煦微笑着,看着两位宰相。
他在殿上居高临下,看的仔细。
两位宰相在说话的时候,眼睛都不由自主的瞥了瞥坐在了殿中一角,那屏风后的范百禄身影。
这位小官家,自即位以来,似乎就一直以思路清奇,想法跳脱而闻名。
可问题是——这可能吗?
自古,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这样想着,那位官家身边的大貂铛就带着三封劄子,来到了殿上。
因为官府只差没有将他们孩子嘴里最后一口粮食都给抢走了。
实封状?
蔡确、苏轼、陈睦给官家进了实封状?
而且,在里面都谈及了蚕盐钱?
他们提了什么意见?
两位宰相开始好奇起来。
给地方留的太少,中央要的又太多。
“将蔡公等的实封状,与两位宰相看看!”小官家吩咐着。
同时,韩亿在景佑四年,拜参知政事,进入东府,与吕夷简搭班子。
因为影响太大了。
而大多数临时征税,在最后都会随着时间演变,成为苛捐杂税的源头。
两位宰相听着,面面相觑。
我们胳膊拗不过大腿!
他们也理解。
并普及了从广州、明州等地造船业的很多技术。
还给了优惠政策。
比如说,从天圣到景佑,吕夷简长期担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先后拜集贤殿大学士、昭文馆大学士。
这才是蚕盐钱无法取消的真相。
他自然也很在乎自己的形象。
地方上能支配的资金本来就少。
两位宰相只是想到这個可能,就浑身颤抖。
两位宰相顿时就低下头去。
他开始威胁起来:“蚕盐法败坏,约是在仁庙景佑年间……”
“诺!”
而大宋自立国之初,税收就有些矫枉过正。
然后就是陈睦的报告。
“原来官家早就知道,蚕盐钱对地方官府的重要性……”
赵煦也没有办法!
只能索性干脆不管,等着将来,财税结构发生了变化后,再慢慢来处理。
他们不太知道,这和蚕盐有什么关系?
于是,韩绛放下手里的实封状,抬头看向那殿上已经重新坐在坐褥上的小官家。
等官家长大了,也肯定会着手解决的。
比如说,蔡确报告说:自蒙官家德音,予臣指挥,并赐大奥图纸以来,臣奉旨意,于泉州建大奥,以广船舶,今已建船百余云云。
同时苏轼似乎在当地,扶持了几个士绅家族,建立了大型鱼干晾晒地,雇佣大量的无地青壮,晾晒鱼干。
然后就是这些船的尺寸、大小和价钱。
而吕夷简,吕公著的爹。
并不是非黑即白。
朝廷固然可以嘴巴一张,取消掉蚕盐钱。
他似乎是想改革蚕盐钱!
这就实在是不可思议了。
于是,地方为了做事,就只能临时征税。
只是在和天子汇报,他们在各自辖区做的事情,同时也报告着他们按照天子旨意,所做的那些事情的进度。
显然,他们是在忌惮在场的起居舍人。
毕竟,官家年少,圣质仁厚,孺慕圣人之道,想为民做主,想给百姓减轻负担。
在泉州,蔡确主持了大奥在官造船舶作坊的应用。
于是登州百姓纷纷出海捕鱼。
先是黄河在景佑元年决口,开启了大宋的天灾纪元。
说着,赵煦也看了看屏风后的范百禄。
“可天下州郡官府怎么办呢?”
甚至可能把这个事情的责任,全部推给两位相公的父辈。
两位宰相动了动嘴唇,心说:“陛下,您嘴巴子一动,罢废蚕盐,倒是轻松了……”
明州那边,陈睦主持下,则开始扶持民营、私营造船厂。
行吧,行吧!
这天下社稷是您的。
赵煦瞧着,适时的将话锋一转,道:“自景佑迄今,已有数十年……”
孝道,可是士大夫最核心的价值观。
“老臣愚钝,不知陛下之意……望乞陛下明言!”
这可不行!
叠加着天灾和战争,大宋财政陷入崩溃。
那就真的是善莫大焉了!
登州的大奥,似乎主要是以中小型的渔船为主。
甚至,一些在北方反应良好的政策,一旦挪到南方,就可能导致很多人家破人亡。
这……
压服了两位宰相后,赵煦就欣慰的点点头,动情的说道:“得两位相公之助,这蚕盐积弊,朕以为定可荡清!”
有时候,上位者眼中的好政策,落到下面却会害死无数人。
但……
偏生,哪怕赵煦想要调整,一时半会也找不到好的切入点和机会。
心态也在这个时候放宽下来。
韩绛和吕公著却在听到这个话后,都抬起头来。
因为他们发现了,小官家似乎并不想一纸诏书,就直接罢废掉蚕盐钱。
两位宰相看完,都皱起眉头来。
在大宋强本弱末的国策下,一切税收归中央。
可能随便碰一下,就会引发大问题。
搞不好都可能是他们的政敌甚至是仇人的后人。
两位宰相点点头。
这反而会加重百姓负担!
“陛下……”
他们现在就算拦下来了。
而在这些历史大事的背后,藏着一些魔鬼的细节。
然后,他们两个就发现,这三人的实封状,根本没有讲蚕盐的事情。
两位宰相感觉,自己是真的跟不上,这位陛下!
“另外,将知登州事苏轼、知明州事陈睦本月的实封状都给朕取来。”
由不得他们不慎重。
“朕查过崇文苑里的文牍……”赵煦轻声道:“对蚕盐钱的败坏由来,稍微了解了一下。”
这蚕盐钱败坏,就是发生在吕夷简、韩亿两人在朝的时候。
什么水密舱,什么龙骨铺设,船帆等等,不一而足。
可地方上很多事情,从此就没有办法做了。
他们只能牺牲掉了。
两位宰相都在心里悠悠一叹。

免费登录后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