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强叩国门《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登陆    用户注册    足迹
聚小说 > 书源N > 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 第215章 强叩国门
字号:   字距:  
主题: 绿

第215章 强叩国门

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蜀汉篇第215章强叩国门兵法有云,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李世民一直觉得,知己两个字,他一直做的挺好的。
比如开唐之前平定天下的战争,麾下猛将不少人都劝过,让他不要以身犯险,对此他当然是不听的。
结果就是等平定天下的战役打完,他的坐骑相继有六匹死于战场,本人一次重伤都没有过。
喜好弄险但不遇险,这是杜如晦此前闲聊时他的军阵评价。
李世民对此颇为自傲。
毕竟一次弄险获胜可能还是运气。
次次弄险还能笑到最后,那只能说明天策上将确实做到了知己知彼。
而治国上也是同样,进能暂忍渭水之辱,退能休养生息生吞蝗虫为民表率。
但通过后辈的讲述,他才逐渐看清楚在教育儿子这件事上做的有多失败。
魏征忍了忍,但最终还是出言道:
“陛下,父子相夷其出有因,或因,夫子教我以正,夫子未出于正也。”
房玄龄和杜如晦顿时侧目,对魏征的脖子硬度又有了新认知,这真是能当面说的吗?
这话的典故本身倒是挺正常,出自孟子和公孙丑的对话,谈的内容是关于易子而教。
其中的“正”应作严格规范之解,就是说如果是亲爹严格的教育儿子,儿子肯定会抱怨:
老爹您对我要求这要求那,但老爹你自己就没做好一个榜样啊。
但这句话在此时说出来,那可太刺耳了。
毕竟众所周知,玄武门的根源就俩字,太子。
那太子是啥?也是“出于正”。
因此这句话简直是一语双关,既指责了李世民没给太子做个好榜样,也暗指了玄武门给李唐的后来者起了个坏头。
再联系到魏征的出身,杜如晦即使很相信陛下的气度,但本能的还是为魏征的脑袋捏了一把汗。
意料之中,李世民的脸色白了三分。
意料之外,发白的脸色上并没有怒意涌动。
最终李世民幽幽叹了口气,不去看梗着脖子的魏征,而是面向旁边的大唐疆域图道:
“能为万民谋福祉,方为天子之正。”
魏征沉吟了一下,点了点头,让杜如晦松了一口气的是,魏征并没有太过于纠结这个,点了点头继续道
“孟子亦言,父子之间不责善,责善则离。”
“陛下此前对太子,有求全责善之嫌。”
李世民心中一叹,孟子的这一章他也读过,但从未想过会如此完美应验在自己身上。
孟子认为父子之间是不宜夹杂夫子和学子这层关系的,因为如果作为夫子难免会对学生求全责备。
但这么一来就难免父怒子怨,从而离心,最终父不成父,夫子不成夫子,此之谓舍本逐末。
沉吟了一下,李世民缓缓道:
“玄成今日便在宫中与朕一起用膳吧。”
魏征拱拱手,心中明白陛下多半是要和他谈谈太子的教育问题了。
至于这刘仁愿,魏征就不多言了,毕竟如今这人还未入仕,而且相信陛下如今既知,必会妥善重用。

免费登录后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