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得道之军《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登陆    用户注册    足迹
聚小说 > 书源N > 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 第182章 得道之军
字号:   字距:  
主题: 绿

第182章 得道之军

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蜀汉篇第182章得道之军对刘备来说,这缺乏理智的皇帝李治有三十万大军,不是很羡慕。
毕竟孔明已经不止一次摆开揉碎了和他讲,统御超过十万的大军,难的从来都不是人。
后勤的补给,上下级的联络,命令如何有效传达,打起来的时候如何如臂指使等等,全都是难处。
但这些难处并非不可克服。
培养官吏,令军官识字,制定规范以旗帜鼓声传令,征召更多的随军参谋等等,这些都是漫谈时候拿出来的想法。
对于大军的统御是可以培养复刻的。
但那些名将之胜,皆不可复刻。
如冠军侯的深入敌后不迷路,且能悍勇连战。
如这李靖的雪夜奔袭扫犁庭,且能料敌必中。
这一刻,刘备对后世所说的,名将的意义就是加快历史的进程之语,更加明白了。
一万人达成你三十万人的目标,而且用时更短,粮草消耗更少,目标完成的更好。
【天皇大帝李治时期的唐军战斗力下滑是肉眼可见的。
有人将其归结为府兵制的逐渐崩坏,并称李世民时期唐朝的强悍是因为府兵制完整。
但实际上,在李世民后期府兵制就已经跟不上时代了,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薛仁贵。
薛仁贵并非是府兵,而是募兵,在唐时称呼为征人。
《太宗本纪》写的很清楚:发天下甲士,召募十万人,并趋平壤,以伐高丽。
为啥这样干?因为府兵根本不够用。
府兵制类似于军农合一,战时为兵,闲时为农,免去赋税,但是每年需要服役相应的天数。
举个例子虎牢关五百里内有个千人军府,按照唐朝的府兵规定,这千人军府需要分成五个两百人的小队在五个月内轮流服役一次,也就是五番。
这样的府兵制在唐朝开始扩张后,就完全不够用了。
领土的急速扩张,导致府兵服役的地方往往与军府有千里之遥,每一次服役可能要耗费一年,或者更久。
而且贞观年间战争频繁,往往有可能一个府兵一年的兵役服完了,另一场战争又开启了,府兵又要奔赴另一个战场,导致轮番计算变得极为复杂。
其次就是在贞观年间尚军功的情况下,府兵反而是限制了出兵的规模。
还是以五番为例,李世民贞观十年在天下设军府六百三十四,军府分上中下三等,上军府一千二百人,中军府一千人,下军府八百人。

免费登录后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