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普利策陆时奖《英伦文豪》
登陆    用户注册    足迹
聚小说 > 书源N > 英伦文豪 > 第177章 普利策陆时奖
字号:   字距:  
主题: 绿

第177章 普利策陆时奖

第177章普利策-陆时奖
新闻,到底是不是科学?
普利策难以置信。
他觉得这不像是《镜报》创始人应该说出来的话。
“你……唔……咳咳……”
普利策明明正在咳嗽,却捂住了双耳,
他身体一直都不好,长久地被神经衰弱所困扰,经常性地失眠、耳鸣,压力越大症状越多,也越明显。
过了好一阵,
“呼~”
他缓缓呼出一口积压在胸中的闷气,这才好点儿。
一旁的巴特勒不由得皱眉,
“陆教授,看来你不准备好好与我们交流。既然如此,抱歉,多多叨扰了。”
他直接起身,带着一股怒气,显露出了上位者气息。
这就是说一不二的人物该有的气质。
1941年,普利策奖小说评审团选择了海明威的《丧钟为谁而鸣》,普利策董事会亦同意这一决议,
但董事会负责人巴特勒对这部小说很反感,并几乎以一言堂的姿态直接推翻了决定,以至于当年没有小说获奖。
至于巴特勒反感的原因,则是因为小说在公开处刑德国人的剧情中透露出了一丝丝动摇,显然是因为作者海明威做不到为了正义去无罪恶感地背负道德债务,
巴特勒认为这是十分软弱的表现,尤其是在1941年那个节点。
从这件事上不难看出巴特勒的铁腕。
他转向普利策,
“约瑟夫,走吧。”
普利策摘下了眼镜,眯着眼擦拭一阵,随后说道:“我想听听陆教授会这么问的原因。”
陆时给对方倒了一杯水,问道:“关于新闻学院的毕业生,你是希望他成为‘记录下事实作为新闻报道的人’还是‘没有新闻就自行创造新闻的人’?”
普利策:“啊这……”
自己和陆时,
一个是黄色报纸的创始人,
一个是小报的创始人。
在这种情况下,但凡有点儿羞耻心,都不可能厚着脸皮回答“记录下事实作为新闻报道的人”。
陆时摊手,
“如果不能正面回答这个问题,那就很难回答新闻到底是不是科学。因为任何科学都要培养人才,否则,何来后继?”
“唉……”
普利策不由得叹气。
他事业很成功,但40岁就双目失明,
即使现在,看人看物也像是在一个管子中窥视,
所以他常常觉得自己离死亡很近,总是考虑能留下些什么,并且希望新闻记者也能和医生、律师一样受专业训练。
可现在,他只能对陆时说:“陆教授,伱的问题太赤果果了。”
一旁的巴特勒好奇,
“陆教授,对于刚才的问题,你的答案是什么呢?”
陆时想了想,说:“前者也可以、后者也可以。”
普利策:???
巴特勒:???
沃德豪斯:???
古德曼:???
在场所有人都懵了。
陆时歪着头,一边思考一边说道:“高校的发展普遍有个过程,那就是从学院变成大学、从单一学科学院变成综合大学。就比如哥大,刚开始甚至叫‘国王学院’。”
巴特勒无奈摊手,
“被殖民时期,叫这种名字很正常。”
陆时说:“当然正常。但我要讲的不是哥大,而是其它学院。现在的哥大显然已经是综合类大学了,但美国还有许许多多的学院,他们该如何升格呢?”
这个话题扯得有点儿远,众人都有些摸不着头脑。
唯独巴特勒是懂大学运营的,
隐隐地,他能察觉出陆时这么问的目的,遂顺着话头继续聊了下去,
“学院变大学,很简单,以现有的师资为基础进行扩编,创建门槛较低跨专业学科,所以,有的医学院甚至还会有法学这种专业。类似的还有管理、新闻……额……新闻?”
众人都陷入沉思。
良久,普利策开腔了:“确实,新闻学院的门槛不高。只需要师资、教材和场地就行了,连实验室都不用。”
巴特勒叹气,
“你这是美化的说法了。”
普利策一阵无语,心说,干嘛这么让人下不来台?
他低声道:“我明白,你说门槛低,其实指的是新闻专业性不强……有待提高,就如同每个综合性大学都设有英语文学专业。”
巴特勒嘴角抽了抽,最后还是没忍住,指正道:“新闻跟英语文学没法比。后者的专业性极强,涉及英语语言学、英美文学、文化研究等方面的课程,其基础课是语文。”
普利策:“啊这……”
忽然,他弯腰、抱头、捂住耳朵,整套动作行云流水,
又发病了!?
巴特勒吓了一跳,
“约瑟夫!”
他扶住普利策的手,却发现双手极平稳,连抖都不抖,
病明显是装的。
巴特勒:“……”
诡异的安静横亘在两人之间。
陆时在旁边看得想笑,赶紧岔开话题,说道:“所以说,如果哥大真的要设置新闻学院,必须要有敢为天下先的一腔孤勇。你们把新闻升级成了新闻学,输出的都是‘记录下事实作为新闻报道的人’。结果,后来者一看这专业容易搞,直接照虎画猫弄个新闻无学出来,不停地向社会输送‘没有新闻就自行创造新闻的人’,想想就带劲。”
“嘶……”
普利策倒吸一口气,
怎么聊着聊着自己就往千古罪人的方向发展了?
然而,他想不到,事情确实会变成那样,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后,无论中外。
陆时继续道:“当然,还要聊聊就业问题。”
巴特勒一脸不解,
“陆教授,你发展出了小报,缔造了新闻业大发展的趋势。以此趋势来看,记者、编辑的就业前景是空前的,这一点没什么好担心。而且,‘没有新闻就自行创造新闻的人’本身也是‘没有岗位就自行创造岗位的人’,俗称,骗子。”
众人哈哈大笑。
沃德豪斯说:“我喜欢校长先生的幽默。”
巴特勒说:“感谢爵士。”
他又转向了陆时,
“陆教授,咱们继续聊刚才的话题。”
陆时说:“首先是第一点,新闻、媒体是会不断变化的。就比如我刚才举的无线电广播的例子,将来一定会对报业造成冲击。当然,那还是很未来的事,可能三十年吧。”
巴特勒惊讶道:“未来三十年是很久远吗?”
陆时“额……”了一声,不知如何回答,
作为穿越者,他适应了现代的快节奏,媒体、潮流、传播方式在几年甚至几个月就会有迭代,
所以,对他来说,三十年真的很长。
陆时说道:“总而言之,媒体是在不断变化的,新闻学院培养出来的人更要敏感。”
众人一齐点头。
陆时继续道:“其次,要考虑用人企业。”
沃德豪斯有点儿懵,
“陆,你不是晕头了吧?新闻学院的毕业生当然要去报社了。当然,将来也可能去你说的广播公司。”
没想到,陆时还没来得及反驳,普利策就先说话了:“这个可不一定。报社……以我之前管理的《世界报》举例,就不见得喜欢用大学学习新闻的人。”

免费登录后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