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神童VS神童《盛唐挽歌》
登陆    用户注册    足迹
聚小说 > 书源N > 盛唐挽歌 > 第49章 神童VS神童
字号:   字距:  
主题: 绿

第49章 神童VS神童

“所谓五茹,与我大唐的道类同,但可掌军事。
六十一东岱,每个东岱都是一个千户,设千户长。它亦是掌管军事,又管民政。下面从千户长,到十人长,每级都有专职军官。
同样是军政不分。”
看到方重勇一脸迷惑的样子,李泌耐心的解释了一番。他虽遍历诸子百家学说,但对时政并不精通。知道的也就这么多了。
而且平日里李泌是不会这么多话的!
“明白了,感谢赐教。”
方重勇微微点头,若有所思。
听起来吐蕃的组织形式有点像“八旗”,大同小异。
同样的部落就是行政单位,也是军事单位。很多组织形式,古今雷同。
“这一套体系强大么?”
方重勇忍不住问了李泌一个奇怪的问题。
李泌摇摇头没说话,按他之前的说法,不说话就是不知道了。
似乎是感觉自己的态度有点冷漠,李泌最后还是开口解释道:“东岱民户分桂和雍。桂同府兵,雍似民夫。这些人平战结合、武器和口粮自备。一人上阵,全家出征。
强弱不可一概而论。”
听到这话,方重勇揣摩了一下。既然桂跟府兵一样,雍跟民夫(辅兵)一样,那这踏马不就是大唐前期的府兵精锐外加杂鱼的配置么?
只不过是山寨弱化版本的。
吐蕃军队后勤不如大唐府兵,机动性也不如。整个部落一起上阵,战士在前面打仗,家属在后方提供后勤!
别看动辄几十万吐蕃军,其实里面真正上阵战斗的远没有那么多。
“这么多人上阵,若是输了,士卒跑得快还可以理解,家眷怎么办?”
想了一下,方重勇提出了自己心中的疑惑。
“如果顾得上就一起走,顾不上,那就……”
李泌微微皱眉,作为一个对道家学派很沉迷的人,更是信奉“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用句简单的话说,就叫: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一切都是不可强求的。
那些吐蕃人家眷跑不掉怎么办?还能怎么办?
方重勇问的问题都太过功利,让李泌不喜。现在的他,还执着于“天命论”,觉得世间一切皆有定数,无法强求。
“我以为事在人为。吐蕃每次出征都将家小置之死地,这种办法弊端明显,吐蕃一定会改变军制。世事无常,不合理的东西,就一定会变。”
方重勇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你说得对。”
李泌微微点头,没有否认。他现在还在刻苦学习增加阅历当中。今日前来,也不是教授方重勇的,而是奉李隆基之命来试探对方的。
“如今府兵制度崩坏,未来朝廷要用兵,怎样处置为好呢?”
方重勇继续发问,看着对方年轻,也没顾忌太多。
李泌想也没想就答道:“府兵制崩坏,那就重建府兵即可,也没有什么其他好办法了。”
没想到居然是这么个答案。
方重勇心中暗想,这个叫李泌的年轻人果然不简单,也看到了募兵的弊端。只是对方大概也没什么好办法,所以就只能强调“重建府兵”。
如果府兵可以重建,那李隆基为何不去想办法呢?
“我在夔州时,听闻如今朝廷用度不足,可有办法纾困?”
方重勇接着问道。
“调整官俸、裁减冗员、整顿漕运。”李泌说了十二个字。
“还有么?”
“无。”
“那我没有问题了。”
方重勇轻叹一声,他对那些经学之类的东西完全不感兴趣,也不认为自己有考科举的必要。李隆基派来的老师,实在是没什么意思。
这是一个烈火烹油的时代,趁着还有机会折腾,一定要好好的找一条路,不要被时代的浪潮所吞噬。他真的没有时间浪费在那些无聊的事情上面。
“是圣人让我来试探你是不是神童的。”
李泌忽然冷不丁说了句吓人的话。
“然后呢?”
方重勇好奇问道。
“我会对圣人说,你不是神童,伱是大唐的祥瑞。”
李泌站起身,对着方重勇行了一礼。
“不要坑我啊!”
方重勇连忙拉住李泌的袖子哀求道。
“放心,刚刚只是戏言。某会说你虽然聪慧却资质平庸。今日回去复命后,某便会去游历天下,行踪不定。长安是非之地,你要时刻警惕身边的危险,告辞了。
未来再见面,某便要以贫道自居了,后会有期。”
李泌淡然一笑,随即对着方重勇深深一拜,潇洒的离开了。他来得匆忙,走得亦是匆忙,看得方重勇直愣神的。
“这长安城,还真是奇人辈出啊。”
方重勇在门口看着李泌离去的背影,忍不住感慨道。他听郑叔清说过李泌,七岁成诗的神童,十岁便常常出入皇宫跟李隆基谈笑风生了。
这位不好好在李隆基身边呆着当近臣,居然要去游历天下,难道是因为已经看透尘世的虚伪了?
方重勇不知道的是,李泌来去匆匆,但并非毫无缘由。
当日,这位“神童”出身的年轻人,便向李隆基辞行,前往华山游历,自此消失在朝野重臣与皇亲国戚们的视野当中。
……
“专供军需,改絹为棉;许可运粮,仿布筹钱。这封疏奏有点意思。”
平康坊李林甫宅院的书房里,这位新晋的大唐右相,翻阅着郑叔清亲自送来的疏奏,看完后忍不住点头。
当然了,这份疏奏不可能是方重勇的原版,而是郑叔清根据自己的理解,转换了一下行文誊写下来的。
“河西诸州经常在叫苦说弓弩箭矢不足用,消耗太大。能看到这一点,足以见得你是花了心思的。不过这件事有人会去做,本相这便到兴庆宫走一趟,替你求个官吧。”
李林甫摸着下巴上的长须,十分满意这封疏奏的思路。如果郑叔清只是提出要往河西运送粮草什么的,那就真的没啥意思了,狗都能想到这一茬。
压制胡商的目的,便是使得他们站在大唐这边,早点结束战争。那么这些人就不会趁着战乱,偷偷往吐蕃那边运送必需品了。能想到这一点,证明郑叔清已经是一个有全局思维的中枢官僚。

免费登录后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