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这孩子太强了!《超神级学霸》
登陆    用户注册    足迹
聚小说 > 书源N > 超神级学霸 > 第176章 这孩子太强了!
字号:   字距:  
主题: 绿

第176章 这孩子太强了!

“今天我们过来主要是为了两件事……”
徐大江心底重重的叹了口气后,开口说道。
虽然开口解释了句,但看到乔泽毫不动容的样子就知道,有些成见是根深蒂固的。
他便也懒得再解释。
天才大概率不懂又或者不屑于去懂行政工作的重要性,他也懒得再纠结这一点。
现在只要乔泽愿意留在西林工大就是胜利。有了丹尼尔的肯定,再加上昨天在网络上爆红的豆豆,跟对光刻技术的理解,现在的乔泽就是还没被开发的宝藏。
众所周知,科研经费、教育经费永远是僧多粥少的状态。
但如果能有这么一块牌子立在那里,甚至都不需要多说话,资源自然而然就会往牌子这边倾斜。
对于高校而言,院士就是这么一块招牌。
这样的招牌西林工大也有,而且不止一块。
乔泽的意义则在于他不但已经成为这样一块金字招牌,甚至还有着批量生产招牌的能力。
咋说呢,换了半年前,有人跟徐大江说有人十八岁就能成为自然基金专家评审库成员,徐大江肯定要啐那人一脸。
做啥白日梦呢!
然而乔泽还真把这事给做成了!
……
“哎,乔泽啊,你可把我们瞒苦了。上次课题完成的就很突然了,这次课题刚走完申报流程,你这边就已经发论文结题了,让我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哎……”
徐大江重重的叹了口气。
乔泽静静的看着徐大江没有解释。
关于这件事,他是问心无愧的。
本来他就没想着要申请学校的课题,基本上都是被赶鸭子上架。
“……虽然这是好事,但想必普林斯顿那边的公开邀请你也是知道的,所以我今天来也是代表学校,听听你的想法。”
徐大江一边云里雾里的说着,一边看着乔泽。
他知道自己说的话,乔泽能懂。
其实他也知道该怎么跟乔泽交流是最好的,但乔泽喜欢的交流方式太过直接了,徐大江是真不会用。
然后乔泽一句话便将他的心吊了起来。
“我查过,普林斯顿的学术环境很好。”
“额……”徐大江下意识的看向一言不发的李建高,这话他没法反驳。
毕竟这是全世界都公认的事实。
李建高感受到了徐大江的目光,但他装作没看见。
因为他也觉得普林斯顿的确不错,如果乔泽真想去的话,李建高觉得没太多理由拦着。
当然如果从现在的国际环境来说,乔泽这样的已经在技术方面展露天赋的孩子真要去了,想回来的确挺难得。毕竟他参与了新一代光刻机的设计。还把豆豆这种逆天的人工智能模型发布到了网上。
一个仅仅只是醉心于数学理论研究的天才儿童,跟一个不但数学研究的速度让人咂舌,同时还已经在最前沿的科技发展上证明过自己的孩子,其价值终究是不一样的。
前者不管在哪里,获得的成绩都能跟世界共享,所以人去哪里都无所谓,不会被百般刁难。
后者开发的具体前沿技术细节却肯定不会公开,完全可以凭此筑起高耸的技术壁垒。
但真要是单纯从学术的角度来讲,其实普林斯顿真的很适合乔泽这样的孩子。
李建高是知道乔泽人生目标的,起码就现阶段而言,普林斯顿的确是最适合乔泽去完成心愿的地方之一。
于是三个人就这样同时陷入沉默。
终于还是徐大江最沉不住气,叹了口气道:“那……你的想法是?”
乔泽答道:“取而代之。”
一句话,再次让两個男人都愣住了。
尤其是徐大江,一瞬间,他感觉似乎出现了幻听,下意识的重复道:“取而代之?”
“嗯。”乔泽点了点头道。
“你是说我们数学院?”徐大江诧异的问道。
“普林斯顿是所学校。”
乔泽随口纠正了句,然后随手从桌上,抽出一份打印好的材料,递给了徐大江:“这是我之前的一些想法。肯定有些理想化,但我觉得如果成功的话,未来不会比普林斯顿差太多。”
徐大江接过乔泽递来的材料,看了眼标题——《关于西林工大自然科学向学术发展的十三条建议》。
不得不说这个议题的确很宏大。
简单浏览了第一条建议,他便深吸了口气。
的确是有些理想化了。
但看到这些起码让徐大江松了口气。
这说明乔泽还是倾向于留在国内的。
这起码不需要他再多费口舌做工作了。
更别提乔泽给出的建议可以说跟他的目标其实没什么差别。
尤其是从总论中他能看出来,乔泽的建议是以数学与统计学院为核心的学术联动发展模式。
如果真能成功的话,数学院在学校的地位将能无限拔高。
这对于他来说的确是好消息。
“我会认真研究的。不,应该说我会呈报到学校,大家一起研究的。哪怕理想化了些其实也无所谓。我们可以分几步走嘛,其实真要说起来,学校工科生源还是很强的。如果真能把理科这块补足的话,以后超越普林斯顿也不是没希望。”
徐大江兴奋的表态道。
真的,起码乔泽会是这个态度是他完全没想到的。
果然天才的思维模式就是这么与众不同。
人家拿无与伦比的学术环境诱惑他,他竟然想的是把周遭环境改造成普林斯顿那样。
这计划要是真的启动了,岂不是以后真能把乔泽一直留在西林工大?
毕竟这个发展计划可是乔泽亲自规划的。谁不希望亲自参与自己的规划建设,然后等待看到最后结果。
“哦。”乔泽点了点头,算是应付了过去。
徐大江的表态并没有出乎他的意料。
但乔泽的想法其实也很简单。
如果学校未来能照他的心意变好,他就留在西林。如果不成功的话,他就在李叔成为院士之后就直接毕业,离开西林去更适合的地方,或者自己单干。
他已经看过学校从本科到博士的毕业条件,简单到有些不像话了。
理论上来说,他现在就可以申请博士,然后随便写两篇论文,一篇拿硕士学位,一篇拿博士学位,就能拍拍屁股走人了。
至于学士论文……
都不需要思考,随便让豆豆把他最近思考留下的记录,抽一个小方向出来,稍加润色就足够应付了。
真不是乔泽骄傲,主要是他已经大概了解了数学院这边教授的水平,写的太深奥了,其实对论文指导老师不太友好。
毕竟本科阶段的答辩,一般也不会请校外的导师。
徐大江早已经习惯了乔泽的态度,对这个孩子来说,这大概愿意写这份建议书,已经是看在李建高的面子上了,他也不能要求更多。
于是干脆的启动了下一个话题。
“乔泽啊,现在伱新课题又做完了,估计再过几天就要申报了,接下来你还有什么打算?”徐大江认真的问道。
乔泽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直接又从桌面上抽出了一张稿纸,递了过去。
徐大江狐疑的接过这张稿纸,瞅了一眼。
【im=(ig2/|p-p|2+mφ2)2m^ss·2mδ^rr】……
好吧,看着那一排排公式跟图,让他有些发晕。
“这是……”
“你应该还没看过我刚发的论文,所以有些难理解,这是接上篇论文所构造的一种数学方法,姑且称之为非型剪切法,从非阿贝尔交换场出发,作费曼图,利用费曼规则计算散射振幅能得到的一些公式跟计算结果。再配合这种方法,来解释核力。
如果我能成功就能用一种很简洁的数学方式去描述强作用力,并将其跟电磁力统一。而这只是其中一步,因为证明了这一点,就能引申出用数学的形式解释质量间隙的存在。”
说完这番话,乔泽看了眼李建高。
心底还是有些小情绪波动的。
因为他跟李叔相识时,李叔就曾提醒过他,在没有取得成绩之前,最好不要把这个小目标到处跟人说,免得让人觉得他太过好高骛远。
但今天他大概已经有那个资格直接把这个思考了数年的问题堂而皇之的说出来了。
他要解决这个哪怕在千禧年七大难题中,也是难度最高的问题。
当然暂时也只限于数学层面。
即便如此如果他能成功的话,对于数学界跟物理学界来说,也绝对是件极为让人震撼的事情了。
甚至可能被一众量子物理学家直接捧上神坛。
原因也很简单,这个问题之所以还没能解决,是因为根本没有合适的数学工具来解析。
乔泽能成功的话,代表着他将再次提出一系列的数学工具,来帮助物理学家更清晰的理解这个概念,甚至继续往前推进。
要知道在西方学界,寻找一个大一统理论几乎已经让许多学者陷入魔怔。
任何对这个方向有帮助的工具,大概率都会被这些人捧上神坛顶礼膜拜。
这大概是无数普通人都无法理解的情绪。
没有将一辈子心血投入到探索宇宙的终极奥秘中的人,没法理解“朝闻道,夕可死矣”的思考模式,更无法想象这本就是脱离了所谓献身精神,单纯只是因为那旺盛到几乎能战胜一切的好奇心跟求知欲在作祟。
所以当乔泽这话落入徐大江耳中,即便徐大江也算是见多识广的一方大佬,脑子里也只蹦出无数句“卧槽”。
当然以徐大江的身份这种话是肯定不会说出口的。
但情绪上已经有些绷不住了。
虽然曾经也有些猜测,但听到乔泽亲口说出来感觉还是不一样的。
如果乔泽真能在西林工大解决这个问题,这也算是未来高校的一段佳话了。
如果乔泽能在七年内解决这个问题,那西林工大大概会出现华夏历史上第一个土生土长的华夏菲尔兹奖获得者,顺便刷新一下最年轻菲尔兹奖的获得记录。
请访问最新地址
七年代表着两届数学家大会,也就是两届能拿菲尔兹奖的机会。而七年后,乔泽正好25岁,如果再拖一届,乔泽就29岁了!
在数学界有个共识,如果谁能在28岁之前拿到菲尔兹奖,未来铁板钉钉能成为比肩牛高欧黎爱的那种大佬。
如果乔泽解决的还是质量间隙假设这种层级的问题,徐大江觉得都不能用比肩来形容了,未来妥妥的是要超越。
而且徐大江总觉得以乔泽目前表现出的天赋,用七年时间完成这个命题完全是有可能的,甚至可能压根不要这么久。
毕竟谁见过课题刚刚申请下来,论文就已经提交的这种速度。

免费登录后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