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6章 尔朱荣,蓟城之变!《从武王伐纣开始建立千年世家》
登陆    用户注册    足迹
聚小说 > 书源N > 从武王伐纣开始建立千年世家 > 第836章 尔朱荣,蓟城之变!
字号:   字距:  
主题: 绿

第836章 尔朱荣,蓟城之变!

燕国军队发生叛乱,不是一处叛乱。
除去异军突起和燕国没有太大关系的关中慕容垂外,在燕国中,主要有这么几支军事力量。
其一自然是皇帝的禁卫军,这支军队最为精锐,和梁国覆灭汉国的军队就是这一支,如今和慕容垂对峙的也是这一支。
这一支军队最是忠诚于皇帝,其中胡汉夹杂,燕国有使用胡人作为禁卫统领的惯例,在禁卫军中,通常是宗亲、外戚和胡人三足鼎立,前两者自然不必多说,后者则在国中毫无根基,只能依附于皇帝,最容易掌控,和宦官有异曲同工之妙。
除了禁卫军外,便是各地方军队,比如当初慕容恪的太原军,但这些军队大多依赖于主君,比如自慕容恪去世后,太原王国撤销建制后,王国军队也就随之裁撤,和王国军队差不多的就是那些门阀士族手中的私兵,加起来不容小觑。
除此之外,在燕国中还有一支很容易被忽略的军队,那就是燕国北境守卫边境的军队,这些军队有些类似于屯田兵。
这些军队诞生在慕容燕国之前,当年是燕国刚刚全部回迁到中原的时候,为了抵御胡人而建立的军事重镇。
后来草原胡人被平定,慕容承光将这些军事重镇向北移动至漠南草原,从西到东,一直到燕国曾经的辽东旧地,即后世的辽宁那一块,再往北就过于偏远了,至于洛氏所在的凛冬城,距离燕国辽东城尚且有千里之遥。
话说到这里,想必问题就很清楚了,这些人是被派去守边的,而守边,除了洛氏之外,历来是不愿意的。
毕竟燕国一路南归,就是为了离开那寒冷的北方,结果皇帝又把他们派回去了,从这里开始,这些人对南方那些贵族就有些不满。
这种不满随着时间的积累到达了巅峰,燕国在南方攻城略地,这些北方的老哥们早就被忘记了,在二皇之战爆发后,北方重镇的军民,终于找到了机会,爆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起义。
这种问题实际上在梁国中也有,梁国的岭南以及西南等地,一向是被忽略的存在,但问题是,梁国的南方战斗力很弱,并不能对梁国造成威胁,
但是燕国的这些北境诸镇,战斗力强悍到了极点,这些常年在艰难环境中厮杀的军民,拥有着扬了皇帝的能力。
于是奇幻的一幕出现了。
在慕容垂还在和朝廷的禁军对峙的时候,这些军镇的军民已经呼啸着越过了那些关隘,攻陷了防卫比较空虚的蓟城。
主导这一切的人,叫做尔朱荣!
……
蓟城所发生的事情,简直让人眼花缭乱,但有一件事让所有人为之震撼,那就是蓟城被屠。
从昭城公约之后,诸侯们都会遮掩,会用各种手段,比如不杀降这一条,就转变成了不要俘虏。
对于攻城来说,最常用的手段就是向整个城池宣战,人为的将所有平民转化为敌人。
换句话说,就是不允许平民旱涝保收,而是一定要选一边战,否则就要迎接城破之后的结局,当然,妇孺是不在这个体系中的。
在这种情况下,守城方和攻城方,一定会有一方增加难度,通常是守城方,会被来自城中的百姓卖掉。
而且虽然在战前很凶狠,但顺利攻破城池后,基本上没有发生过大规模的杀戮,一般是只抢东西和女人,不杀人。
抢东西这是难以避免的,士兵们需要这些东西,不能指望所有军队都爱民如子。
但发生在蓟城的这一次,就是赤裸裸的屠杀。
作为燕国的都城,蓟城虽然局限于位置,没有太过于繁盛,但人口依旧是幽州第一,直接死在屠刀下的人就超过了十万众。
最可怕的是,这场屠杀不是尔朱荣下的令,或者说没有任何一个人下令,尔朱荣还想要见见皇帝,结果直接控制不住这些士兵,甚至他的一个儿子仅仅阻拦了一下就直接就乱刀砍死。
发生了这件事,尔朱荣连个屁都没敢放,只能任由士兵们在蓟城中抢掠和杀戮。
等到士兵们渐渐停下来后,蓟城已经变成了一片人间炼狱,人自然是没死完的,蓟城中到处都是大火烧尸体的动静。
尔朱荣所见到的,是那些劫后余生的权贵以及皇帝对他的怒目而视,面对这种目光,尔朱荣知道自己想要和这些人合作是不可能了。
他暗中指使人将皇帝杀死,而后拥立皇子继位。
这突然的变故,让所有人都来不及反应。
尔朱荣把持朝政,又向南收取冀州的土地,并且堵住了朝廷禁军回返冀州的道路,朝廷军队被困在并州的盆地中,西边是慕容垂,东边是尔朱荣。
尔朱荣又让自己麾下的一众大将前往收降其余郡县,他则防止慕容垂接收那些朝廷的军队。
朝廷禁军从来没有遇到了如今这样的局面,眼下唯一的办法就是向慕容垂投降,他们虽然效忠于大行皇帝,但现在朝廷把持在尔朱荣手中。
尔朱荣那些凶残,谁知道会不会做出什么事情,也有一部分选择投降尔朱荣,因为很多人的家眷还都在蓟城中。
况且很多人都从心里瞧不起尔朱荣,认为他只不过是一个土包子罢了,就算是把持朝政,不过是一个董卓罢了,自己这些人手中可是有军队的,就算是尔朱荣,也只能乖乖的将他们奉为上宾。
于是这些人经过一场骚乱后,一部分投降尔朱荣,一部分则投降慕容垂。
对于燕国皇帝的突然死去,慕容垂的表情很是复杂,但他知道,现在不是思考这些的时候,尔朱荣已经危及了慕容氏的皇位,他必须尽快击败尔朱荣,将燕国整肃下来才是。
就在他向太行山进军的时候,再次发生了一件震动天下的大事。
尔朱荣将慕容氏皇族和那些不愿意臣服于他的权贵大肆杀戮,有足足近千人被杀死,这还不包括这些人的家眷,慕容氏的皇位虽然才三代,但皇族却很是庞大,毕竟慕容氏已经发展了数百年。
在尔朱荣的杀戮中,几乎五代以内的皇室近支都被杀光了,慕容垂现在不仅仅没有父母,他的叔伯、兄弟、从兄弟、侄子等全部死光了。
至于其他的朝臣就更不必说,这一大场杀戮彻底让所有人都认清了尔朱荣,他不是董卓,他是个比董卓还要疯狂的人。
但很令人无奈的是,他这样的杀戮,短时间内对他的统治却并没有什么影响,因为他的基本盘就是军镇,而这些人在这些杀戮中获利颇丰,燕国权贵百多年的财富积累,都变成了尔朱荣他们的资粮。
对这些军民来说,对尔朱荣麾下的将领来说,实在是一场天大的富贵,尔朱荣用这样的方式,争取到了属于他的民心。
慕容垂的进军遭遇了尔朱荣的阻止,他当然不是慕容垂的对手,但尔朱荣手下的将领,出彩者极多,慕容垂虽然不曾遭遇失败,但也没有取得决定性的战果。
主要原因还是慕容垂进军的道路太长,并州无法提供这么多的粮食,他需要从关中运粮,自然战线就拉长了。
现在的局面颇有些像是当年秦国和赵国的长平之战,但区别在于,当年秦国运粮是比赵国更加简单的,于是最后秦国可以战胜赵国。
但现在慕容垂还没有蜀中,本来在粮食上就有些难以为继,而尔朱荣的粮食则比赵国更多。
至于这些粮食怎么来的,那就很简单了,他夺取了燕国的粮仓,然后再去进攻那些郡县,愿意提供粮草的士族就留下,不愿意的那些,他就连皇帝都杀了,那么多的权贵都杀了,难道还怕这些人吗?
冀州大多数士族本就对慕容氏皇族不满,自然不会为他尽忠,于是纷纷倒戈尔朱荣,但这些人自然也不是真心实意的投靠尔朱荣,只不过是无可奈何,为了活命而已罢了,一旦有机会,他们就会让尔朱荣知道什么叫做正义之举。
尔朱荣用屠刀求得了暂时的和平,王猛等人便劝谏慕容垂,大军暂时可以不进攻,他们相信尔朱荣的统治是相当脆弱的,现在不断地进攻,反而是给了尔朱荣等人凝聚在一起的机会。
慕容垂接受了这个建议,他也需要时间去消化河东和并州大片的土地,他在等待着尔朱荣直接自爆。
……
燕国中发生的事情,传到了梁国,让整个梁国都只觉瞠目结舌,实在是完全超越了这些人的想象,甚至有种不处于一片青天之下的感觉。
梁国就好像还处于礼法时代,而北朝已经开始乱杀模式。
燕国的乱象,尤其是皇族被屠戮的事情,让萧衍只觉恐惧,他对洛显之说道:“灵秀,朕所知道的历史上,还从未出现过这样的惨剧,我大梁也会出现这样的事情吗?”
洛显之也有些恍惚,这种皇族被屠戮的事情,还要追溯到秦朝的时候了,但那是秦二世自己动的手,和外人没关系。
这还是第一次有这么大规模的皇族被屠戮,政治的底线再一次的被破坏了。
最让洛显之觉得憋屈的是,尔朱荣他就是一个武夫,所谓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尔朱荣他们这些只会用刀把子的人,哪里会去管你什么政治底线,他们的逻辑是,我先爽了再说我死之后,哪管洪水滔天。
规矩的形成是一代代的,但规矩的破坏就是这些从蛮荒走出来的人,轻而易举的破坏掉。
面对萧衍的询问,洛显之在思索自己应该怎么去讲呢?
他沉吟一番后说道:“陛下,臣先不回答您这个问题,臣想要问您一个问题,那就是您知道为什么素王讲礼仪,讲仁义,讲各种真善美的东西。
但面对蛮夷的时候,却只有一个杀。
面对那些践踏周礼的,只有一个杀。
面对不懂得周礼的人,则不让他们参与一切政治活动吗?”
萧衍摇摇头,洛显之缓缓道:“因为规矩是给讲规矩的人定下来的,规矩是保护所有人的,人之所以和野兽不同,就是因为我们有规矩,这些规矩可以使律法,可以是礼法,但本质上都是一种约束我们兽性的东西。
那些不懂得诸夏文化的蛮夷,那些没有文明的蛮夷,就是和野兽一样的东西,对这些东西,如果我们讲礼仪,就是在和野兽讲道理,只会迎来死亡,那叫做迂腐。
所以素王将那些愿意接受礼法的人接纳到人的社会中来,将那些不愿意接受礼法的蛮夷,全部杀掉,就像是杀掉野兽一样。

免费登录后阅读全文